113/07/29「合鱗陞」信仰中心入火安座儀式
2024-07-30113/07/29「合鱗陞」信仰中心入火安座儀式
合鱗陞 誌
嘉義魚市場是消費型魚市場,是以服務大眾為出發點的運銷魚市場,穩定供應批發市場的漁獲,涵蓋養殖、現撈、近海、遠洋等,規模僅次於台北、台中,是全臺第3大的消費型魚市場,運銷機制形成,可溯源至日治時期。
1922年位於西市場的嘉義市營魚市場創立,為嘉義魚市場的前身,由於傳統的魚市場大都靠海捕魚為生,往往以供奉媽祖為主;因嘉義市沒有靠海,是典型消費型市場,嘉義城隍廟於清康熙年間(1715年)創建,為臺灣最早建置的城隍廟之一,香火鼎盛,為嘉義主要的神明信仰中心之一。
嘉義市營魚市場原設在西市場,為求市場人員及攤商出入平安,向城隍廟分靈城隍神尊入祀庇佑,隨著業務陸續擴展,於民國68年(1979)魚市場遷至博愛陸橋下,並以「合鱗陞」為名立祠奉祀,後因配合「嘉義市農漁產運銷物流中心」成立,嘉義魚市場於104年(2015年)搬遷至高鐵大道與埤竹路口(西區埤竹路52號現址),但因場地關系,城隍神尊暫託嘉義城隍廟奉祀。
「合鱗陞」這個詞語的由來涉及中國古代的傳說和成語。「合鱗」原本指魚類聚集在一起,成群結隊的情形。古人用「合鱗」形容群體的聚集或合作,強調團結和協作的力量。「陞」是「升」的繁體字,有上升、提升的意思。因此「合鱗陞」可以理解為團結合作、共同上升或提升的意思。這個詞語往往用來形容一群人齊心協力,共同追求進步和成功的情況。
今嘉義市魚類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黃政憲,為讓城隍神尊早日回歸魚市場奉祀,積極奔走,並由嘉義魚市場股份有限公司協助配合,至嘉義五穀王廟請回神農尊神及北港財神爺廟請回財神爺等共同坐鎮,並再度以「合鱗陞」為名設立祠堂供奉,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生意興隆。
全臺魚市場運銷在全球貿易自由化競爭下,過往專賣政策保護傘已式微,加上氣候變遷、綠能光電影響、海洋枯竭更讓魚獲量減少的環境衝擊下,嘉義魚市場也無法置身其外,除本業的魚貨交易平臺外,積極尋求相關業外收入及通路等等,並期以建立優質服務團隊,推動台灣好魚料理,強化為消費者食安把關的社會責任,期待以「熱情服務 創新永續」再創新里程,提昇效益邁向永續發展(ESG)的目標。
甲辰年荔月廿四日謹誌
(2024.07.29)